qqborntowin 发表于 2016-11-5 11:39:11

与爱妻并肩战斗,立贴记录

本帖最后由 qqborntowin 于 2016-11-5 22:37 编辑

一、基本情况
爱妻今年34岁,不吸烟,2014.8 CT扫描发现左上肺叶纯磨玻璃结节,直径11mm,圆形,随访至2016.3,未见明显变化,期间左上肺叶又发现2个磨玻璃结节,4mm和1.5mm(或许一直就有)。2016.03左上肺叶切除。
1. 病理:
(1)11mm大结节:肺腺癌,贴壁和腺泡型为主(即高分化)。
(2)4mm中结节:肺腺癌,原位癌。
(3)1.5mm小结节:未见明显肿瘤组织。
(4)其它:
外科切缘:阴性;
淋巴/血管侵犯:未见明显侵犯;
(淋巴为第4、5、6、7、8、9、10、12、13组淋巴)
2. 关于11mm结节的“脏层胸膜侵犯”:
(1)浙二医院病理报告,大结节有脏层胸膜侵犯,为浸润型,分期1B;
(2)由于浙二和美国UCLA实验室有合作,请UCLA出了一份诊断报告,“appears involved"(似乎有胸膜侵犯),但给的结果是原位癌。
(3)浙江省肿瘤医院、上海肿瘤医院、上海肺科医院诊断结果是:微浸润(没有胸膜侵犯),分期1A。
(4)再次询问浙二病理科:脏层胸膜上有发现癌细胞,但未突破弹力纤维层。认为胸腔撒播可能性不大,但术语上是否算作”胸膜侵犯“,坚持原先意见。
3. 基因检测及免疫组化
EGFR 19号外显子突变。
ALK-Lung -
ALK-Lung_NC -
4. 术后空窗至今(2016.11)。

二、CEA监测记录


时间 CEA(<5) CA125(<30) CA242 (<20) C-反应蛋白
2015.7 0.9 10.1 2.2
2016.3(术前) 0.9 14.8 5.7 1.1(术前)31.9(术后第4天)
2016.7 6.7 14.1 28.2
2016.8 4.8 11.5 23.2 0.6
2016.11 14.7 103 41.5



九月十月没测;十一月肿标,CEA和CA125约正常上限3倍,CA242超2倍。
其它肿标在正常范围内。

三、接下来计划
1. 医生
(1)问过熟人胸外科医生:金指标是CT,肿标仅做参考,因此不必放心上。坚持CT随访。
(2)准备再去看肿瘤内科医生,咨询意见。
(3)准备做必要的检查:包括颅腔核磁共振、胸腔CT、骨扫描、肝肾B超,如需要再加肠镜胃镜大便检查等。确认有无转移病灶,或其它部位原发病灶。计划用时约一周。不知这些项目是否全面、科学?
2. 自己的准备
(1)关于CEA:憨叔《癌海浮沉》中,有专门章节批评医院的作业流程,比如以CT影像作为复发、转移的金指标,强调CEA是超前指标(对于敏感人群);老马也提出过肺腺癌以CEA为唯一指标。自己深以为然,医院关注的是大面积的群体,无法做到个性化医疗,同时为避免纠纷,对于特异性、敏感性差的指标无法采纳;但对于个体,如果某个指标特异、敏感,那或许就是更好地检测手段。
(2)如果要采取介入措施,准备先尝试易瑞沙。
然后以靶向药轮换、适应性给药、穿插化疗为手段,目标是带瘤生存,不是毕其功于一役。
(感谢论坛诸多大神,给出了靶向药轮换、靶向化疗贯序、适应性给药等策略,还有诸多的前沿文献;也感谢诸多坛友的分享和交流,使我们在面对最坏情况下不至于茫然无绪。遗憾的是手术后才找到了与癌共舞论坛;后面要更深入的学习。再次感谢!)

四、疑惑
1. 肿标11月份结果,与8月相比,有几倍升高。是否提示转移?是否应当介入?有无可能是原发性新的结节?如果是原发性新结节,是否还有手术根治可能?还是只要血液肿标有反应,即表示已经转移到血液,只能选择带瘤生存?这是我们最大的困惑,请坛友们帮忙,谢谢!@慧质兰馨 @憨豆精神 @elexujx @荷花池荒岛 @老马
2. 术前肿标都正常,术后反而超标。术前初始方案是肺段切除,所以对于4mm和1.5mm结节,使用了定位针。难道是医源性转移?
3. 对于1A或1B的分期,术后仅仅几个月,CEA便大幅攀升,远超预料。相关文献中,微浸润5年复发率不超过5%;而腺癌即使复发,也多集中在术后2年前后。

对于现状的分析,和接下来的行动,请坛友们多多指教!一起并肩战斗,与癌共舞,与爱共舞!

tlwxk 发表于 2016-11-5 13:10:27

请问腺泡型和贴壁为主就是一定高分化吗?

tlwxk 发表于 2016-11-5 13:17:53

肿标超标只做前期参考,如果没有影像学证实不能判定转移复发。如有新原发结节且无转移可以再手术。
目前只需要定期复查随访即可。

qqborntowin 发表于 2016-11-5 13:23:01

本帖最后由 qqborntowin 于 2016-11-5 13:26 编辑

问过病理科医生,我们这种情况算是高分化。
依稀记得有paper统计过亚分组OS(依次降低):贴壁、腺泡、乳头、微乳头、实性黏液

tlwxk 发表于 2016-11-5 13:31:03

qqborntowin 发表于 2016-11-5 13:23
问过病理科医生,我们这种情况算是高分化。
依稀记得有paper统计过亚分组OS(依次降低):贴壁、腺泡、乳 ...

这个排序我知道,我家是腺管(应该就是腺泡)为主,伴贴壁型。
问了主治医师分化,说他没看到不好说,并且现在病理科不出具分化情况。

qqborntowin 发表于 2016-11-5 14:04:28

tlwxk 发表于 2016-11-5 13:31
这个排序我知道,我家是腺管(应该就是腺泡)为主,伴贴壁型。
问了主治医师分化,说他没看到不好说,并 ...

原来这样,下周我们去看医生,到时我在给问问。

qqborntowin 发表于 2016-11-5 14:12:49

本帖最后由 qqborntowin 于 2016-11-5 14:29 编辑

tlwxk 发表于 2016-11-5 13:17
肿标超标只做前期参考,如果没有影像学证实不能判定转移复发。如有新原发结节且无转移可以再手术。
目前只 ...

谢谢tlwxk回复,这是我最困惑的地方:
1. cea的价值就在于是前期指标,如果等CT确认再介入,不就浪费了这之间的时间了吗?
2. 根治切除手术,只针对局限病灶。如果cea指标已经有反应(假定该个体对cea敏感),是不是意味着癌细胞已经进入血液?如果是,那就不再是局限病灶,手术就只是为了减轻癌负荷,作为配合靶向药等手段的一个辅助手段了。
不知我的理解对吗?

tlwxk 发表于 2016-11-5 14:43:52

qqborntowin 发表于 2016-11-5 14:12
谢谢tlwxk回复,这是我最困惑的地方:
1. cea的价值就在于是前期指标,如果等CT确认再介入,不就浪费 ...

1你说的对,如果后期影像学判断复发,确实浪费时间。但是现在肿标超标只能做辅助参考,并不能判断复发。
2这个我不太清楚,你可以问问医生。
如果是我,我会缩短下一次全面检查时间,比方间隔2个月做影像,间隔20天查肿标。其实你不必研究的过分深刻,我感觉走一边看一步最好。
群里大神轮换的观点并不适合绝大多数人,要多和医生商量治疗手段。
个人意见。祝好。

尘烟 发表于 2016-11-5 15:33:21

有时CEA升高是由于炎症等其他原因引起的

qqborntowin 发表于 2016-11-5 15:38:36

tlwxk 发表于 2016-11-5 14:43
1你说的对,如果后期影像学判断复发,确实浪费时间。但是现在肿标超标只能做辅助参考,并不能判断复发。
...

谢谢tlwxk!你的意见对我们很有帮助,我们准备和医生商量一下,缩短CT检查间隔。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与爱妻并肩战斗,立贴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