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治疗越早,有效率越高
乳腺癌在我国是前五大高发病种之一。(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显示,全国新发乳腺癌病例数达27.24万,每年死亡人数超过7万)但是相对于其他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在逐年提升,从一些发达国家经验看,如能做到早诊早治,治愈率可达90%。乳腺癌在癌症造成的死亡原因中排名第六,且乳腺癌属于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的恶性肿瘤之一,从我国的国情看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的。
我国乳腺癌有两个发病高峰,第一个出现在45岁至50岁之间,另一个出现在70岁至75岁之间,诊断的平均年龄是45岁至55岁。及早进行乳腺癌的筛查能够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研究显示若在早期发现,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II期和III期乳腺癌患者10年生存率也能达到70%。部分晚期复发转移的患者,还可以通过靶向药物等治疗手段,有效延长生存时间。
早期诊断是关键 ,自检不能代替防癌筛查
乳腺癌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是公认的事实。国内III期乳腺癌手术五年生存率只有40%到50%,IV期则更低。主要是由于大部分人防癌意识较弱以及乳腺癌普查未能覆盖全部人群等原因,早期乳腺癌中I期诊断率不足20%,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则达80%以上。
因此定期进行乳腺自检和专业体检很有必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自检绝不可替代必要的防癌体检。肿瘤早期不一定会出现明显症状,难以及时察觉,临床上常发现有患者误把乳腺癌早期症状当作乳腺炎等其他病症,耽误了最佳就诊时间。
“乳腺癌的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医生临床触诊和影像学诊断,如钼靶X线摄影、B超等,这些检查手段都能起到有效检出早期乳腺癌的作用。”
医生建议,35岁以下人群应首选B超检查;35岁以上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正规的乳腺x线检查,对于X线中腺体密度超过50%的女性需要同时联合B超检查;对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未育、月经初潮早或停经晚的乳腺癌高危人群推荐在乳腺X线基础上联合B超或乳腺核磁检查。
乳腺癌低龄化分布,年轻患者可首选保乳治疗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患者的绝对数量大,年轻患者数量也相对较多,35岁以下年龄段患者约占10%到15%。这种偏年轻化的年龄分布使得我国乳腺癌患者对于“保乳”手术和“乳房再造”技术提出更多需求。
“保乳”手术是根据病变情况切除含病灶的部分腺体组织,保留其余正常腺体组织,这个由于现代的影像技术和微创治疗,可以对病灶部位进行最小的切除。并对腋窝淋巴结进行适当的处理,使患者不必经历乳房缺失的痛苦。
“乳房再造”则是针对手术切除范围大的患者,为失去乳房的患者再造一个新的乳房,在保证完整去除病灶的前提下,满足其对于形体修复的需求。然而由于部分患者和医生重视度不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乳腺癌的治疗除了传统的外科治疗(手术)和内科治疗(化疗)外,现在更多药物和技术也在应用中,比如副作用极低的质子治疗;见效快的靶向药物还有针对三阴乳腺癌的PD-1免疫治疗试验也在进行中。
乳腺癌最新靶向药物以及治疗方案可与泰和国际肿瘤医院中国办公室联系
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的优势:PARP抑制剂的药物奥拉帕尼;EGFR抑制剂(阿法替尼/Necitumumab)抗VEGF药物
针对特别难治疗的三阴性乳腺癌:PD-1治疗试验正在进行中。
质子治疗的优势:传统放疗相比,质子治疗副作用更小,且能够降低二次原发肿瘤的发生率,而对于乳腺癌来说,质子治疗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质子治疗对心脏的损伤非常小。
页:
[1]